作为导演最著名的影片,《红色赞美诗》诗意地叙述了发生在19世纪90年代匈牙利的一次农民起义事件。影片审视了起义的本质,探讨了道德与暴力的问题。影片运用象征性的影象和语言,将红色运用到极致,并以导演特有的风格拍摄,全片仅有28个镜头。影评人认为杨索的叙事风格与芭蕾舞剧中的技巧非常相似。那些采取不抵抗政策的农民只是为了争取基本权利,与当局政权以及后来的军队陷入僵持状态。所有农民在对峙中休战片刻,庆祝自己的节日。之后,他们继续抗争,结果却以悲剧收场。 获奖:1972年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HBO出品的电视电影,根据前苏联连环杀手"俄罗斯食人魔"安德列·奇卡蒂洛(Andrei Chikatilo)的真实事迹改编。 剧情描述一名苏联的刑警花了八年时间追查一名极为凶残的连环凶手,此人在1982至1990年间在南方一个偏僻的火车站杀死了五十二名妇孺。此时期正逢苏联在进行政治经济变革,警方办案的方式不断在改变,因此刑警的调查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杀手的身份变成了一个谜。更糟糕的是他在调查中 发现了政府的一个秘密,唯一支持他的人只剩下政治策略专家的费提索上校。
While cleaning offices at night, Zsolt Kovàcs learns a lot about his invisible employers by examining what they leave behind, carefully choosing his targets, often disillusioned women whom he seduces, methodically taking their money. An artist of manipula
“片长七小时却每一分钟皆雷霆万钧,引人入胜。但愿在我有生之年,年年都重看一遍。”——苏珊‧桑塔格 开场八分钟的推轨镜头,已道出此片的史诗气魄。牛群从牛棚涌出,摄影机隔着一列破旧的农居追踪,有趣的是牠们一路盲目前冲,一路还试图交配。塔可夫斯基式的画面,却是教人屏息的典型塔尔风格,妙笔一挥预告一个集体农场如何走向灭亡。故事始于传闻已死的骗子重临村子,他要骗走农场收入 ,却给村民认定是大救星。接着上演一个悲剧,然后是一个讽刺故事。全片十二章的结构正如 Krashnahorkai 的原著,启发自六步踏前、六步退后
1969,革命的年代。故事背景是1902年(?),由孩子们来演绎成人的故事,好残酷!
Élőhátteres főcím. Tanya a tó közelében. A főcím alatt lövéseket hallani, szélzúgás, trombita szól. "1919" - ez a képen a felírás. Lovak állnak az istálló előtt. A tóból meztelen nő jön ki, lovat vezet. A rúdhoz kötött lóhoz megy, felöltözik. El
匈牙利著名女导演梅萨罗什(《收养》)最知名的作品 被禁止发行两年后,在1984年嘎纳电影节上获得了评委会大奖! 世界女性电影史上不朽的经典杰作! 梅萨罗什曾被英国国际电影年鉴评选为影坛五大导演之一。 八十年代最好的东欧电影之一 本片1982年拍摄完毕,1984年才准许发行。它反映了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匈牙利的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这是一部半自传体的影片。导演梅萨罗什是匈牙利著名女导演,她的经历几乎和影片中女主人公一样。1935年年仅5岁时和父亲移居苏联。影片中
毒贩和他的女同伙在他们的最后一次任务上反水了他们的老板,最后被困在时间循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