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rry Lerner's film "Festival"is a cinematic synthesis of four Newport Folk Festivals that depicts the crucial years of transition for the art of folk music.Performers range from 60's folk legends Bob Dylan and Joan Baez to country ar
该片改编自迪伦1975年至1976年的《奔雷秀》巡演,片中将包括迪伦本人的幕前采访。本片被描述为捕捉到了1975年陷入困境的美国精神以及迪伦在那年秋天演奏的欢乐音乐。据悉本片不会以传统纪录片的形式展开叙述。
这部纪录片是对鲍勃迪伦1965年英国巡演的忠实记录,导演彭内贝克用影像清晰的说明那时的鲍勃迪伦与披头士是多么的不同。与同时期的《苦难日之夜》相比,《别回头》更直接,深刻,对自己的拍摄对象也没有造星般的刻意吹捧,甚至还毫不掩饰的可以嘲讽,但是,再冷静的镜头都无法掩盖年轻迪伦的灿烂光芒,同现在的老迪伦相比,年轻的他无与伦比的傲慢,机智,激情洋溢,而其中一段以垮掉派代表艾伦金斯堡为背景的开场更是弥足珍贵。
由著名导演朱塞佩·托纳多雷编剧并执导,吉亚尼·罗素、王家卫等人任监制,聚焦意大利音乐大师埃尼奥·莫里康内的传记电影。影片历时5年,横跨欧美进行拍摄,将以叙事手法呈现世界级音乐大师莫里康内70多年职业生涯 中鲜为人知的一面,探寻他在世界领域内与著名好友、同事之间的故事。
Berkeley in the Sixties is an award-winning documentary film by Mark Kitchell. The film features Mario Savio, Todd Gitlin, Joan Baez, the Rev. Dr. Martin Luther King Jr., Huey Newton, Allen Ginsberg, Gov. Ronald Reagan and the Grateful Dead. The documenta
原始的“伍德斯托克”纪录片,增加了一些元素,包括原片中未包含的乐队的表演、原片中未包含的乐队的额外镜头,以及对自原片以来去世的活动家、表演者和组织者的片尾致敬发布。
本部纪录片用长达约4个小时的时间讲述了鲍勃·迪伦,这位美国民谣大师的传奇音乐生涯。鲍勃·迪伦,这位堪称美国六十年代反叛文化代言人的传奇歌手,他对音乐的理解和分析从他深刻寓意的歌词中可见一斑。影片聚焦鲍勃·迪伦在六十年代初期成为民谣英雄开始叙述,并穿插多段从未曝光的访问片段,首次真实地披露很多他鲜为人知的画面,记录下这位历久弥新的音乐大师从1961年到1966年间的的传奇历程。由著名导演马丁·斯科塞斯执导的首部人物传记长片《没有家的方向》,荣获2006年第58届黄金时段艾美奖其他和技术类奖项-非剧情类节目最
Directed by Oscar-nominated filmmaker Judith Ehrlich, The Boys Who Said NO tells for the first time the inspiring story and impact of the draft resistance movement. As the war in Vietnam raged, one of the largest and most successful youth-led resistance m
皮特•西格是美国著名民歌歌手,二十年代中期民歌复兴运动的先驱,有“美国现代民歌之父”之称。本片记录了皮特•西格音乐的一生,包括他的家庭背景、学习民歌的经历和对民歌复兴的贡献。影片尤其重点描述了皮特•西格年轻时期加入共产党的经历及因此在二战后麦卡锡“红色恐怖”时代所受到的不公待遇,包括失去歌手工作,不许对成人进行民歌教育等。越战期间,皮特•西格通过歌曲促进了全民反战运动,包括最著名的《在及腰深的大泥潭》(Waist Deep in the Big Muddy)和《花儿都去了哪?》(Where Have Al